“学风”这个概念,内涵明确而丰富。大学的学风👩🏻🍳,外在地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对待学习和科研的态度,其本质则是一种精神👨🏽🎨🏀、一种风气🆗、一种文化。学风受时代和社会影响,但是,一所好的大学,可以形成相对独立、稳定和有鲜明特点的学风🥷🏻。学风从精神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影响、指引和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💁♂️。好的大学★,必有好的学风。没有好的学风,大学就不过是一个买卖文凭的商店。
学风🧈,对教师来说,主要是追求真理♒️、忠于科学的精神;对学生来说👩🏿🚀,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条🌤,一条是勤奋刻苦,奋发向上;一条是勤于钻研🎛,独立思考🏅。第一条是学风的基础。生活没有目标,没有追求,读书下不得苦功📽👨🏻⚖️,书能不读就不读,作业能抄就抄,混一个文凭拉倒,这就什么都谈不到了🚨👨🏽🏭。第二条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。只读书不钻研,对书上写的、老师讲的,自己不动脑筋想一想,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,也可以长知识,却很难实现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。
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,会受到外部影响,这就是“慎交友”的原因,但根本上来说,学风的基础是内省和自我认知的功夫。不说学成后服务于社会、服务于国家之类的大话🧑🏻🏭,仅就比较功利和狭隘的角度来考虑🈲,立志与发奋🤌🏻,应当是每个同学应有的精神状态。在这激烈竞争的世上,不发奋努力👨🏼⚕️,如何生存发展🕐🧑🏽🎄?如何撑门立业🧘🏿♂️?如何赡养老去的父母🎨?你有家产万贯就不需要努力了吗🔄?古人云🚴🏽♂️:“家有黄金万两,不如一技在身”。为什么“富不过三代”是中国社会的铁律?因为无德无才之子孙不能创业,亦不能守业🧑🏻🍳;周期性的社会动荡,往往使财富与财富之家倾刻间灰飞烟灭♠︎。有了压力,就有了动力;有了动力,就会立志,就会发奋,就会动脑🫦,学风焉有不好之理👳?
养成好的学风的过程😓,其实是一个自我规划👨🏻🦼、自我塑造的过程➖。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你想如何渡过大学四年时光,你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。因此,要养成好的学风💨,就要戒懒惰,贵勤奋;戒浮躁,贵踏实;戒盲从🙌🏻,贵独立,和与生俱来的那些人性弱点做斗争。斗胜了,你就能成为一个以高度理性控制自我的人;斗败了👬🏼👩🦽➡️,你就永远是一个经常屈服于感性需求的人👩🏼🔬。这两种人🧘🏿,最后的结局会完全不同🏋🏼♂️。所以,人的进步,包括良好学风的养成,都是一个自我设计😛、自我塑造的过程。
最近J9九游会在抓学风与院风建设,制定了一些比较严厉的行政规定。对少数自律性差的同学来说,强化纪律与规则的约束是必要的。学风问题,我写的🥢、说得不少了,说不出什么新话了。我写了以上的文字,无非是要强调🌁:学风建设,取决个体的自觉。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认真思考这个问题。(于风政💃🏽,2011年11月15日晚)